欢迎访问中知在线
全国
APP下载
  • 安卓APP下载

  • 苹果APP下载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阅读量:2094 时间:2017.04.24

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和要求,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围绕“强基础、提质量、创特色、重保护、促运用、优服务”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这条主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全面提高我市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为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体系完备、管理科学、运转高效、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创业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明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主要指标居东北地区同类城市前列、国内同类城市中上等水平。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件,国际专利申请量(PCT)400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6万件,作品著作权登记量100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年登记量120件,植物新品种授权量累计50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15件,培育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形成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效明显,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充分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技术合同年交易额达到120亿元,知识产权金融取得快速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累计达7.5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显著优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健全完备,行政执法效能和市场监管水平显著提升,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答复办理率达100%。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权利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营造公平正义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和流程,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备。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达到10家,5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执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500家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国家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点园区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00家,知识产权代理人达500名。
    ——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研究、咨询等各类人才。国家认定的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及各类高层次人才10人、专家人才100人、实务人才5000人。
    二、重点任务
    (三)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探索研究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管理体制,不断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建立横向协调、纵向贯通、齐抓共管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形成基层有人问、企业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2.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研究制定重大经济科技文化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办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围绕政府重大产业规划、人才引进、高技术领域重大投资项目等开展知识产权审查评估,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对驰(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有企业商标等权属变更行为加强指导,更好地维护权利人利益。建立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评议报告发布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防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3.健全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引导、协调和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指标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我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大市政府科学技术奖等政府奖励的知识产权评价权重,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四)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4.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围绕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制定促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示范基地。加大政府采购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以集成电路、储能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为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品牌密集型产业,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品牌聚合示范效应。大力发展版权密集型产业,以计算机软件、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为重点,推进版权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地域特色明显、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版权密集型产业。
5.培育高价值核心知识产权产业化。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中心。不断深化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培育,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形成知识产权比较优势。实施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管理和商标文化建设,在先进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的商标和版权。建立健全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政策体系,吸引国内外高价值专利成果来连转化实施。加大重大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扶持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6.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推动全面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指导,在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纳入发展战略,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规则,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创新水平、规模效益的全面升级。加大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在境外申请注册知识产权、更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不断增加企业国际知识产权数量,着力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以创新创业载体为重点,引导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集中管理、委托管理服务,加快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五)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7.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奖励制度,设立大连市专利奖,给予获得国家、省专利奖配套奖励。优化专利资助政策,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高全社会创新创造积极性,培育更多的高价值核心专利,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鼓励企业完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制度,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利润提成等方式,激发研发人员创造积极性。
8.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体系。加强专利信息利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着力推进专利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加大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注册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自主商标拥有率。支持企业加强版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版权运营,提升版权产品综合价值。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加强植物新品种培育保护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一批支撑优势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
9.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尽快实现与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链接共享,完善交易机制,创新交易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转移转化、交易投资等业务,促进知识产权商用化运营。推动在连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倡导无偿专利许可,支持许可单位在岗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转化实施。支持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共同运用知识产权成果,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依托“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业务,加速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10.推进产业专利导航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培育高新区、金普新区成为国家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我市重点产业、优势产业领域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和引导创新型企业专利导航自建库建设,研究确立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有效开展专利布局,将专利信息动态监测、分析、预警与产业运行决策融合,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优势产业海外专利布局和国际商标注册,探索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破解企业“走出去”遭遇的知识产权困境,有效防范国际知识产权风险,促进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拓展国际市场。
    (六)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11.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制定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保护预警防范机制,加强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侵权举报奖励制度。推动知识产权案件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审合一”改革。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委托调解、沟通协调等制度,努力形成知识产权合力保护。坚持“品质立市”战略,探索开展专利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增强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建立高价值核心专利档案,对我市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采取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加强对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宣传培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态势。   
12.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治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开展以制造业集聚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专项执法,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加大国际展会、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有效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网络版权保护机制,深入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巩固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成果,大力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推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将假冒专利、侵犯商标权、侵权盗版等信息纳入企业或个人诚信系统,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信用水平。
    13.提高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水平。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加强中国(大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提高“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热线利用率。探索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鼓励维权援助机构开展纠纷诉前调解。依法加强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数据库保护维权。加大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援助力度,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领域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快速反应协作机制。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研究,建立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海外维权援助会商制度,探索知识产权海外保护和维权援助机制,帮助企业规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积极开展在连大型国际展会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七)强化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14.深化金融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积极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给予以专利权质押贷款企业贴息资助,做好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及专利实施许可备案登记工作,为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服务。推进专利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企业投保专利保险覆盖面。实施知识产权托管工程,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托管服务,促使知识产权资产的储值、保值、增值得以顺畅实现,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15.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的知识产权示范体系,提高知识产权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知识产权强区、强县、强企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级强县,促进基层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创建“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和示范商场,引导市场主体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
    16.促进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抓住我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契机,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以及国内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深入学习了解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则和知识产权工作先进经验。主动融入国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体系,不断在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技术转移、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促进全球创新资源与大连创新发展有效对接。深化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经贸、海关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参与国内外知名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产品的保护合作,引导外向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国际化战略,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八)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17.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策,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门槛,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建设工作,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引进外省市、境外高端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机构和人才。积极支持高新区、金普新区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试验区。
    18.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程,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共享高效的公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依托大连“科技指南针”,整合全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代理服务、金融服务、评估服务、教育培训、管理咨询服务等服务资源,打造五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我市企事业单位提供获权、用权、维权等“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19.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推行服务质量管理规范标准,鼓励服务行业组织“一业多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分级评价,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制度,规范服务机构经营行为,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更好地满足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需要。支持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化、高端化服务,重点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咨询、运营、金融等综合服务。支持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或联盟,形成有序竞争、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九)构筑知识产权人才高地,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20.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我市知识产权人才工作计划,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引进一批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动态管理,推动知识产权人才优化配置。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政策,让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21.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在连高校设立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和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及课程。集聚知识产权研究人才,进一步完善我市知识产权智库。利用国家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我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源培养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层次师资人才和实务人才,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
    22.加快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知识产权高层次培训。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执法、服务专业人才在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水平、较好职业道德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总体工作,研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重大事项,及时协调解决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先导区)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职能,切实把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认真落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举措和有效措施。
    (十一)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及举措,注重各部门间政策协调,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政策环境。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和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试点,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十二)强化监督考评。建立工作责任制,分解任务、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和措施。健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统计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统计监测工作。建立知识产权强市指标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强区(市、县)建设工作考核,确保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科学有序推进。
(十三)注重宣传引导。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理念。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知识产权公益宣传和咨询服务,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知识产权认知度,夯实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的社会基础。加大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典型创新人物、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宣传,为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分享到:
我要融资 在线客服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