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知在线
全国
APP下载
  • 安卓APP下载

  • 苹果APP下载

山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阅读量:1074 时间:2017.04.17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山西,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序言

1、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合理确定人们对于知识及信息的权利,调整人们在创造、运用知识和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知识产权本身也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山西的必然选择。我省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支持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一直未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外在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省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必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对转型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技术和产品换代升级,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宣传培训工作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增长。但从整体上看,知识产权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较低,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机构建设滞后,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4、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为保障,以增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为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和特色园区,建设创新型山西,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5、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进一步改善, 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初具规模,知识产权得到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发展整体上进入全国中等水平。

6、“十二五”发展目标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提升。到“十二五”末,全省每10万人专利年申请量达到55件,年申请总量达到2万件。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向国外申请专利量明显增加。注册商标数量稳步增长,全省注册商标申请量达到8万件左右,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到80件,山西省著名商标数量保持在1000件左右。地理标志注册达到20件。版权合同登记量年均增长10%以上,版权相关产业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植物新品种权拥有总量达到100件以上。商业秘密、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得到有效保护与应用。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逐步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比重显著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

——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健全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明确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形成知识产权法制与政策协调运行机制。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充实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全面提高全省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传播、代理咨询、展示交易、应用转化、维权援助和产权评估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使专业人才队伍、服务机构的数量与质量能够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求。

三、专项任务

7、专利。围绕我省传统能源产业的提升和现代装备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鼓励专利申请和实施,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专利。扶持企业建立以核心技术专利为基础的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有利于促进专利申请和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职务发明人创新积极性。提高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能力,促进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有效利用。加大专利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专利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大力扶持工业设计、专利技术创新创业活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势区域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

8、商标。鼓励市场主体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 引导企业丰富商标内涵,提高商标知名度,大力培育驰名商标和山西省著名商标,不断提升自主品牌价值。探索和推动商标许可制度的实行。着力消除企业对商标许可制度的认识误区,规范管理企业商标许可使用行为,广泛推行商标许可使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商标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坚持“预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商标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充分提升和发挥商标打假维权网络的作用,突出驰名、著名商标维权重点,进一步强化对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

9、版权。扶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

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动漫产业、信息网络等相关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创意设计、多媒体及其多向互动传播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快版权市场化进程;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加大对侵权盗版案件的查处力度,打击制售、传播盗版产品的行为,依法保护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10、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传统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机制。重点挖掘传统中医药、传统曲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扶持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传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对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1、植物新品种及遗传资源。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鼓励我省优势农作物、花卉、林果、蔬菜等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扶持科研机构和个人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提高种苗培育单位及农民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意识,开展遗传资源普查、优选、保存和繁殖,建立品种权人、品种生产经营单位和使用者共同受益的机制。加大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防止遗传资源流失和无序利用,保障遗传资源提供者知情同意权。

12、商业秘密。增强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引导市场主

体依法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明确商业秘密保护权益和义务。妥善处理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职工合理流动的关系,依法打击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实现商业秘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ltlt;/p>

13、国防知识产权。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着力解决权利

归属与利益分配、有偿使用、激励机制等问题。建立国防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完善国防知识产权保密解密制度,促进国防知识产权向民用领域转移,在武器装备技术和民用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四、重点推进产业计划

14、传统能源产业。在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领域,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知名品牌,使我省大型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15、现代装备制造业。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高端化、成套化为目标,以大型化、重型化为基本特色,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提升工艺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紧跟国内外市场需求,追踪世界技术前沿,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在优势领域保持国内以至国际先进水平,占领行业制高点。

1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煤化工、新能源、

新材料、电子信息、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大对产业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密切跟踪国内外相关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形成包括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计算机软件在内的知识产权密集的核心技术网络。力争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构建和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网体系,争取在知识产权竞争中加入并成为国际性专利联盟许可方,以自身拥有的核心技术专利与其他各方形成交叉许可,依靠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专利壁垒。

17、文化旅游产业。加强知识产权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我省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资源与产业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计算机软件业等核心版权产业。把握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顺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注重创新,积极扶持动漫、游戏软件、广告装潢、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申请注册一批旅游服务商标,培育认定一批旅游服务著名商标,积极推荐一批旅游服务驰名商标,打造优势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18、现代物流及服务业。以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为目标,积极拓展以知识产权为引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传统经营方式,全面提高商务服务和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力;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兴业态,提升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和层次,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和服务外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假冒、仿制及盗版等侵权行为,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商务区、物流园、专业性设计服务园区、产品交易市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9、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引导涉农企业积极申请农产品加工技术专利和农产品商标注册,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商标打造优势产业,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农业企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五、重点工程

20、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鼓励相关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全面提升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竞争的能力。

21、实施知识产权强区培育工程。以知识产权优势县区为基础,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区、循环经济园区等为重点,制定和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积极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在全省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突出的优势产业集聚区,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增长点。鼓励并扶持设立专利、商标、版权等一体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及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符合区域特点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22、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大力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将知识产权宣传普及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将高校专业教育和部门专题培训相结合,将外出培训与请进专家授课相结合,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培养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法律咨询、产权评估、专利代理、信息服务和许可转让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创新工作环境,让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优惠条件,吸引省外高端知识产权人才来晋服务。加强在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对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推广运用、代理咨询、维权援助等工作的人员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

23、实施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加强专利资源开发利用,扶持符合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利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重大发明专利技术的后续开发,加强专利转化孵化器建设,加快专利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目标,以发明专利或确权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为重点,大力实施专利创新创业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程,扶持和鼓励通过自主创业、联合开发等途径加速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24、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工程。以企业为主体,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煤化工、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特色农业等行业为基础,以调产项目、新型能源、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出口创汇等潜力产品为重点,实施商标战略,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25、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工程。加强文化艺术精品的知识

产权保护,建立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目录,健全传统文化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针对全省的文化精品、文化名人、著名旅游景点等实行知识产权公益性保护监控。扶持艺术精品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完善动漫、游戏等创意产业激励机制,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6、实施技术创新引领工程。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推动技术更新换代。在装备制造业和煤化工等行业,要围绕产业高端化,创造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建材、镁及镁合金、耐火材料、陶瓷材料、钕铁硼材料、纳米材料、煤系高岭土、新型纤维材料等行业,围绕产业规模化,以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技术为基础,创名牌,上档次,培育一批具有跨越发展优势的品牌企业,引领产业高起点发展。

六、战略措施

27、构建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要充分体现积极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将知识产权发展目标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政府部门设立的重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项目以及产业化专项资金,应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对涉及国家利益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购、技术出口等活动,要进行知识产权特别审议,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和危害国家安全。

28、完善知识产权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与奖励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将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管理与服务等情况作为企事业单位创新能力评价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逐步将知识产权取得和运用情况纳入职务聘任、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考核指标体系。加大政府奖励力度,对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奖励。

29、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逐步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支持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担保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化知识产权权益担保机制。鼓励和引导外资及民间资本参与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资本运营,优先推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加大政府支持力

度,整合相关科技专项资金,逐步加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30、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强化企业创造和运用

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扶持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支持企业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鼓励企业通过购买、联合重组、特许经营、补偿贸易、许可转让、专利联盟等方式获得知识产权。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和知识密集的优势,围绕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委托开发、技术协作、共同开发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构建产学研知识产权创造联合体,形成以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为目的的创新性研发机制。

3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知识产权法规,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与执法能力建设。充实基层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发挥行政执法简便快捷的优势,开展专项行动和综合治理。完善司法鉴定和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技术鉴定、技术调查、专家证人、专家顾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的合作,提高执法、司法的效率和水平,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与衔接,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建立重大纠纷跨区域、跨部门的执法协作机制。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举报投诉机制,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力度。

32、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全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交易、诉讼、援助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诚信管理制度,强化职业培训,规范执业资质管理。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专业水平。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构建交易体系,健全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形成流转顺畅的交易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的便捷流通。

3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

设知识产权课程, 逐步建立学位授权点,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把知识产权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知识产权意识。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省普法教育规划, 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使知识产权培训经常化、制度化。

34、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交流活动。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广泛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科普渠道,不断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区域性合作。支持开展战略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友城互访、信息沟通及业务磋商等工作。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保护经验,鼓励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提升优势企业和重点行业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掌握和应对能力。

35、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中的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发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技术发展动态报告,对可能发生的涉及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涉外纠纷提出警示;对涉及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重大知识产权争端和突发事件,通过预警应急机制来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避免或减轻损失。

36、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加强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制定全省年度战略推进计划,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按年度分解落实。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对本纲要规划目标的实现、各项战略措施的效果、企业知识产权利用成效、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度等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对有关措施内容进行调整。


分享到:
我要融资 在线客服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