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知在线
全国
APP下载
  • 安卓APP下载

  • 苹果APP下载

六安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补贴暂行规定
阅读量:1615 时间:2017.04.18

给予企业80%的评估费补贴。

给予企业10%的贷款利息补贴。

给予企业10%的担保费补贴。

“十三五”时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创新型六安建设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最核心的要素,已成为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根据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和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创新型六安战略部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构建知识产权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引领和推动作用,切实提高专利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创造助力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事业整体迈上新台阶,为支撑六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一)主要成就

1、专利创造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申请专利17104件,获得授权专利10708件,分别是“十一五”的9.4倍和11.6倍,年均分别增长168%和212%。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321件,获得发明授权专利572件,分别是“十一五”的13.5倍和19.7倍,年均分别增长250%和374%。“十二五”末,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56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99件,居同类市第2位。

2、专利运用水平持续提高。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全市共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21笔,融资总额达到26660万元,惠及企业21家。培育创建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分别达到3家、7家、58家。组织8家重点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获得省专利奖4项。组织实施省核心专利产业化项目5项。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和专利分析预警机制,组织企业知识产权评议项目2项。

3、专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建立专利联合行政执法机制,实现专利行政执法全覆盖。“十二五”时期,全市共立案查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8件,是“十一五”的5.6倍。查处假冒专利60件,是“十一五”的6.7倍。组织开展了12次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培训,全市持证的专利行政执法人员达到35名。开通“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服务热线。

4、专利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市及各县区均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专利联络员制度,全市专利联络员动态发展到458名,实现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全覆盖。加强专利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成立了全市首家专利代理机构,全市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人数为9人,取得专利工程师人数为55人。专利电子申请率达到93.64%。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1个、试点县2个;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县4个;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3家。

5、专利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十二五”期间,出台了《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六安的意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修订完善了《六安市专利联络员制度工作意见》、《六安市专利申请及专利实施资助办法》,制定了《六安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补贴暂行规定》。市级财政设立专利专项,“十二五”期间,专利专项投入达1935万元。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各种平台加大专利工作宣传,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升。举办各类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115期,培训知识产权工作人员超过1.2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尽管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重点产业专利布局不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有待加强;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能力不高,产学研用结合机制不够紧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仍显不足,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滞后,社会化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尚需提升;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仍需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

二、“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出台了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若干意见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指明了努力方向。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和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作用更加凸显、地位更加突出。

未来五年,六安市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较强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的创新型城市。新形势下,六安市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引导创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创新型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大幅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主体市场竞争力,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推动形成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引领发展的原则。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和知识产权引领市场布局的重要作用,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发展,着力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2、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

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推进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出资入股、质押融资、专利运营,探索知识产权保险、证券化,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融合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3、坚持重点发展的原则。

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为重点,紧紧围绕六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突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主体地位,推动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幅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显著优化,知识产权总体水平位居同类市前列,企业运用专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专利制度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四)具体目标

到2020年,发明专利年度申请量达4000件。 PCT国外专利申请累计超过40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到15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以上。全市年查处专利行政执法案件100件,结案率95%以上。培育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0家。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100家。实施省级核心专利产业化项目20项。开展专利分析评议项目15项。专利权质押融资60笔,累计达到3亿元。专利联络员动态发展总数达到600名,专利代理服务机构达到3家以上,通过专利工程系列职称评定的人数达到200人,拥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人数超过20人,培养专利信息实务人才20人。专利申请电子化率达到98%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

1、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发明创造。出台核心专利产业化项目资助政策,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市场前景良好,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专利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出台专利交易市场建设扶持政策,推动形成资源集聚、评估权威、流转活跃的专利交易市场体系。出台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科技成果确权保护、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众创空间知识产权服务等办法。建立专利维权援助机制,重大经济活动专利审议制度。

2.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产业、科技、教育、人才、贸易等政策都要向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倾斜。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要重点支持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获取和运用。进一步优化专利资助政策,资助重点向六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布局倾斜。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知识产权权属与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出台鼓励专利创业激励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对专利技术产业化、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分析预警、专利信息运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持。

  (二)发挥知识产权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作用。

1、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行业和企业,实施专利导航试点项目,开展专利布局,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构建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加强专利协同运用,推动专利联盟建设,推进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多方参与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促进专利运营业态健康发展。

2、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技术专利创造运用,促进农业向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为纽带,加强涉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创新,提高农产品知识产权附加值。增加农业科技评价中知识产权指标权重。

3、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发展。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规范,加强对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自律。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广泛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产品。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引导和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重点支持。增加知识产权保险品种,扩大知识产权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培育并规范知识产权保险市场。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市、县区两级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和执法条件建设,配置执法装备,提升基层专利执法能力。完善市与县区、市级执法部门间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加强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将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内容。

2、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活动。组织开展商贸流通、大型展会、电商等领域的专项执法活动,重点查办跨区域、大规模和社会反响强烈的侵权案件,加大对民生、重大项目、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督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责任,加强跨区域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知识产权监管。

3、加快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信用标准,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信息纳入失信记录,强化对知识产权侵权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1、强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落实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责,明确责任主体。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全过程管理,建立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完成后的知识产权目标评估制度。探索建立科技重大专项承担单位和各参与单位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开展知识产权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加强专利申请质量监测,在有关考核评价中突出专利质量导向,加大专利质量指标评价权重。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知识产权军民双向转化实施。

2、实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针对重大产业规划、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等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加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引导和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3、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指导企业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分析标准和评估方法,推动企业在并购、股权流转、对外投资等活动中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支持企业在国外布局知识产权。积极发展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并发挥其行业服务作用,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委托管理服务

(五)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1、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执法、司法、研究、师资人才和知识产权代理、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信息分析等实务人才培养。加大对知识产权紧缺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专利代理人、专利工程师、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等知识产权紧缺人才。推进专利工程师培训、考试工作,完善知识产权职称评定制度。加强企业专利联络员和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建立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评价、选拔、使用、交流制度,引导知识产权人才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流动。开展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组织知识产权人才围绕知识产权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库建设,促进人才信息共享。

2、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开展部门、县区、园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公需科目培训。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将专利知识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内容,鼓励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专利意识。

(六)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1、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培育“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文化传播体系。引导新闻媒体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宣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等宣传活动。

五、重点工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工程

围绕我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生物制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库,加强国内外专利信息跟踪,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和竞争对手专利布局,发布专利分析报告,发挥专利信息分析对立项、投资、研发、生产、销售的导向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专利导航,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专利布局,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到2020年,力争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专利拥有量占比达到20%以上。

(二)六大主导产业专利提升工程

实施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生物产业、电子信息、采矿冶金及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专利提升工程,引导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专利布局,在关键技术环节形成专利储备、强化专利保护,促进产业核心专利、数量大幅增加。提高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到2020年,力争全市六大主导产业有效专利拥有量比2015年翻一番。

(三)知识产权强县、园区培育工程

支持有条件的县围绕战略引领、着力运用、服务产业、全面发展等工作重点,制定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全面架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好的产品、企业、产业,构建知识产权转化、交易、维权援助和服务平台,营造知识产权维权保护良好环境,推动知识产权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围绕强化政策、广泛宣教、服务企业、加强保护等工作重点,结合园区产业特色,加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布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保护体系、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研发和转化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强、保护环境优、营商环境好、运用效果好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到2020年,力争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2个、强县3个、省级以上园区4个。

(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

推动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为重点,培育行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到2020年,力争培育1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100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五)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市与县区、市级执法部门间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信用标准。建立覆盖六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众创空间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援助体系。到2020年,力争六安成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较好城市之一。

(六)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程

推动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基础信息共享。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免费或低成本向社会开放,基本检索工具免费供社会公众使用,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便利度。指导有关行业建设知识产权专业信息库,鼓励社会机构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加工,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 到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基本能满足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服务需求。

(七)知识产权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实务、服务能力。重点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等知识产权紧缺人才。到2020年,力争新增专利代理人10名、专利工程师50名。

六、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本规划落实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范围。

(二)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逐年稳定增长机制。县区政府要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保障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并逐步增加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产业化的投入。引导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和基金向促进科技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方向倾斜。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重要情况及时通报。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监督指导。


分享到:
我要融资 在线客服 个人中心